《大日本帝国》经典影评集
《大日本帝国》是一部由舛田利雄执导,丹波哲郎 / 若富山三郎 / 三浦友和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日本帝国》精选点评:
●大东亚呼啦圈
●好长,象完成作业一样看完它,结束之后又回到第一部看了开头,士兵和军官在春季的樱花树下就职,花瓣随风飘落真美,我开始有点理解《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户稻造说玫瑰不及樱花那番话了。。。
●日本人自己拍的对二战最后几年日本各阶层民众的状况.外景主要在台湾,塞班岛.
●
●比《二零三高地》差远了,也不如81年的《联合舰队》。政略方面还是日右老一套陈词滥调。剧情方面美化日军,想学西方视角“我们皇军也是有人性的”,但又学不像,还不如老老实实的走日本军片传统的只叙不论路线。袭击珍珠港那段照抄虎虎虎,类似导演手法。这是我看过最差的八十年代日本战争片。
●很反战!勇于反思!敢直面失败!是部好电影!
●就它这
●剧情差评,道具差评,演员差评,主题思想差差评,除了教堂那一段之外
●82年,日本在思考,但还是走不出来...
●我看到了做愛的場面。
《大日本帝国》影评(一):美化战争的三小时
美化战争,反战败而不是反战。我第一次在豆瓣评一星。我完整地看完三个小时,大部分的剧情都是脱离实际的煽情,没有反省战争。你们日本人是自作孽不可活,发动战争使中国、亚洲甚至全世界的人民都遭受苦难。美若其名说是要在白人手上解放黄种人,放屁。同样是是战争片,同一个导演甚至大部分演员都相同的203高地就成功很多。
《大日本帝国》影评(二):反战吗就不要想了
这个片子里三浦友和扮演的军官有句人话:无论我们是否是解放在盎格鲁撒克损民族下的支那人(这个不是人话,接下来的是),无论用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进入人家自己的家园就是侵略。
当然这个电影的重点还是丹波哲郎扮演的东条英机:我们发动的战争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不得不发动的战争,审判必须也审判战胜的国家,我不认为我有什么责任,我的责任是内战失败
,不想继续摘了,小日本个狗日的。
一副被战争失败的屈辱笼罩的感觉,真他娘的不是他先去人家家里烧杀淫掠的吗,日本陆沉吧,这种民族就该杀他个一个不留,不要他悔改了,三光了他。
有价值的还有这个:是去海洋死吧,那么就做水泡着的尸体吧,是去山上死吧,那么就做长草的尸体吧,只要是为了天皇捐躯,牺牲了也是快乐的。看着所谓的玉碎计划,就是全灭啊,恩,全灭,这个词好。
里面有个马来西亚华侨让日本鬼子干了:我爸爸也支持皇军,结果给游击队杀了。结果这个女的还是给鬼子杀了,杀的好。
这个里面就是讲所谓的正常人也该保卫祖国,保卫天皇,恩,所以东亚的人民都是猪狗了吧。
靠,看完这个电影脑子里就三个字:狗日的。
《大日本帝国》影评(三):问责天皇的反战影片
看到有部分豆友批评这部片子军国主义,日本人没有悔改,希望这些朋友能够明确一个前提,这是一部由日本导演制作的面向日本观众的电影。如果这是一部通篇日本人向中国沉重忏悔的电影,在日本能大卖到连在中国的我们都能看到吗?
电影是公众消费品,就算有再多信息想传达,进入不了大多数人的视野也是白搭。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使用了跌宕起伏催人热泪(指对日本观众)的情节,而在其中埋入了引人反思的讯息。这比起现在只会让人哭、哭完什么都不想的大片要强多了。
剧本作家笠原明确表示过,这部影片的主题是追问天皇的战争责任。在国人看来发动战争的日本政府包括天皇都有责任是不言自明的,但是直到二战结束还把天皇当做宗教的神来信仰的日本人又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愿意接受呢?这部影片正是想警醒这些人们。
当然明确地批判天皇在日本是不可能被允许的,所以编剧和导演在细节上下了很多功夫,而且意图一次比一次明显。新婚之夜后小林离开家去前线,他的新婚妻子(关根惠子)问婆婆“天皇陛下也会上前线吗?”,被否认以后她一脸不满的表情,这显然在批判天皇自己作壁上观却让普通人民去战场送死。
对天皇的批判上,最有分量的表现还是要数丹波哲郎饰演的东条英机,在家属到狱中探望他的时候,他说自己开始信佛,才发现世间的帝王多么渺小。他最誓死效忠天皇,最后却说出这样的话,对日本观众的刺激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有了这些铺垫,再看8月14日在御前会议上留着泪表示为了国民着想决定接受无条件投降的天皇,讽刺的意味不言自明。
让人难以认同的是,这部电影为了突出天皇的战争责任,而把战犯东条英机塑造成了一个让日本观众唏嘘的悲剧人物。但因此就全盘否认这部电影对战争的反省也是片面的。请想象一下日本电影公司巨头之一的东映制作问责天皇的影片有多大压力和困难。编剧和导演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值得认可的。
除了对内问责天皇之外,这部影片表现出的对外国的态度也值得玩味。
首先是美国。在菲律宾的海岸上,透过小田岛的眼睛,观众看到美军士兵和女友在拿死人的头盖骨当球踢。
其次是英国,在马来西亚和英军交战后,小田岛等人发现打死的都是中国人,然后有士兵说“死的都是中国人,英国兵拿他们当挡箭牌自己都跑了”。
最后说说中国。江上和大门被关押近菲律宾的战犯牢房以后,大门向江上坦白他其实很多次都害怕去当人机炸弹送死,但让他坚持下来的是过去在上海战场上遇到的中国飞行员。这个飞行员的飞机着火坠落,最后眼神接触时他却对大门笑了,大门觉得自己也要拿出向他那样坦然赴死的勇气才能对得起这位敌人。虽然这番话的逻辑显然是日本式的,但我们可以解读到日本军人佩服中国军人的勇气这一点。
《大日本帝国》影评(四):谁该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