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并不是物质上的优待
向善,向美,向远方
◆ ◆ ◆
「好习惯,好性格,好情绪」 from温暖-第1019篇原创文 清晨六点 遇见每一个 向阳而生的你1
有一次,我去餐馆吃饭。我旁边坐着一个五口之家,当菜上桌时,孩子的爸爸,负责给每个人盛饭。
当时,爸爸把第一碗饭,端给了孩子的奶奶。但奶奶立马给了小孩,嘴里还说着,他肚子饿了,等他先吃。
结果爸爸立马要求孩子,把这碗饭,端给奶奶先吃。然后他继续盛饭,最后一碗,才给了孩子。
当时这家人,为了这件小事,还争执了几句,因为老人觉得,一碗饭而已,不必较真,万一把孩子饿坏了怎么办。
但爸爸却认为,让孩子坚持几分钟,也饿不住他,但通过这件小事,要让他从小学会孝顺,而不是给他养成坏习惯,
给他传递一种错误的观念,觉得自己是霸王,任何人都要对他百依百顺,并且凡事以他为先。
其实我倒认为,这位爸爸,做得非常对。
如今许多父母,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他们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在物质条件上,让他们享受最好的优待,从而让他们变得没有礼貌和规矩。
而是在行为习惯上,教会他们做人和做事,这才是给他们最好的财富和教育。
2
认识一对夫妻,他们家境殷实,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是我们当地的有钱人,名下的公司有好几个,房子有好几套,豪车也有好几部。
但最让他们头疼和遗憾的事,就是唯一的儿子,如今刚上初一,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习惯也很差,甚至花钱毫无节制。
他们不停地给孩子换学校,换老师,甚至换新的环境,但儿子的情况并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
其实在我看来,他们儿子的问题,并不仅仅源于青春期的反叛,更多的还是,他们夫妻两人,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出了问题。
因为他们从小,就跟儿子许诺,家里有多少财产,以后都是你的了,甚至还说,我们这么努力挣钱,就是为了给你最好的生活。
原本他们的初心,是想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物质上的保障,但没想到的是,儿子居然为此,而染上了好吃,懒惰,乱花钱的恶习。
在生活中,许多父母,总是以为,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一味地满足他们,尽可能地给他们铺路搭桥。
殊不知,培养孩子勤奋,努力,一切靠自己的品质,远比给他们金山银山,更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3
有一次,她五岁的女儿,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买了一块一千多元的电话手表,于是她也很想要。
回家以后,就跟王姐,各种哀求,甚至还闹起了脾气,但王姐并没有同意,于是她女儿觉得很委屈,开始大哭起来。
但王姐心平气和的告诉她,别人有的东西,她可能没有。而她有的东西,别人也可能没有,所以不必去比较,因为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不一样。
但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就很少再跟别的孩子比较了,当看到别的孩子,穿了一条漂亮的花裙子,她会想自己拥有一个很特别的布娃娃。
当看到别的孩子,可以经常到游乐园玩时,她也能安心在家,和父母一起玩。
有太多时刻,我们希望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多,其他孩子都拥有的东西。
于是别的孩子要学的,玩过的,尝试的,自己的孩子,也不甘落后,哪怕捉襟见肘,也要强撑。
但父母们并不知道的是,与其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物欲,不如培养他们不虚荣,不攀比,不贪心的性格,更会让他们受益匪浅。
4
为人父母,我们都有一颗,为孩子好的心。但过多的溺爱,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因为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你再渴望,一辈子去呵护你的孩子,但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庇护所。
他们终将长大,父母终将老去,就如龙应台曾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而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培养他们好的德行,培养他们好的心态,以及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而如果企图靠优渥的物质条件,丰厚的家产,特殊的优待,去为孩子创造幸福,不仅徒劳无功,甚至是适得其反。
因为它们:
也买不来受挫的能力,这是面对人生低谷期时,最好的盔甲和堡垒。
更买不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因为唯有拥有一颗平常心的人,才能坦然且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在一切温饱和基本物质所需以外,给孩子最好的爱,不适物质上的优待,而是内在的好性格,好习惯,好情绪等。
父母们,请让你的爱,成为孩子终生受益的修养和德行,而非一生的累赘和负担!
写于2019.7.24
- END -
作者:李思圆,新书《生活需要孤独感》正在热销中。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专栏作者,写安静从容,有温度,有力量的原创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