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100字
《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一):翟币什么时候发行
发现新世界
《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二):一本不错的政治和货币经济学讲义
观小将们齐齐刷了五星。。。还有人写“看不懂”也打了五星。。真是科学入关,无脑入棺。
第一章民本部分完全可以不提,不觉得和本书其他部分有什么关联,这块不如直接附上《这就是中国》链接。古代传统思想和现代政治经济学产生链接还需要很多的论述。
有几个印象深刻的,一个是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区分,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可贸易品大幅增加。很有创见,给“美国剪个头怎么都这么贵”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另一个是融资平台。给初创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效率高,守成的大企业反而银行比较好。比那种整天鼓吹资本市场融资效率高的要好。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是A股、创业板、科创板并行。
对达里奥的批判不少见,但是自己批判新自由,另一方面鼓吹债务率不高,岂不最后也成了现代货币理论mmt的支持者?翟币和mmt的区别在哪?还望继续阐释。
我当然也赞成逐步清空外汇储备,但是买企业真的买得到好企业吗?最后还不都是买了一堆赔钱企业。还是买黄金和做人民币汇率支撑靠谱些。
《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三):中国学者原创性的优秀国际政治经济学著作
本书所提出的利率与人口春秋比,无硬锚时代货币汇率与可贸易部门实力,美元霸权对美国的双刃剑效应等都对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并且其论据详实,逻辑清晰,定型定量并重,语言简洁,读来酣畅淋漓,是很好的思维锻炼。作者也基于大量客观详实的数据批判了自里根以来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谬误,不仅从理论层面揭露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逻辑漏洞(如国家和市场关系),还从实证层面揭示了这种经济学理论和它的衍生品“华盛顿共识”对诸多国家带来的伤害,尤以拉美国家和东欧国家为甚。
此外,作者从沃勒斯坦等提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心-外围”结构出发,论证了中心外围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如果中国继续在由中心国家创建的框架下发展,将不可能从经济总量上超过中心国家”,这也赋予了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使命,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必要一环。本书命名为“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因为作者始终把人才因素贯穿整本书的论述,也穿插在中心和外围国家的竞争描述中,是非常独到而深刻的。
当然,作者有些观点我认为缺乏细致的论述,也夹杂着一些盲目乐观。比如在预测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即将对美元升值到5.5,并认为这种升值对中国经济的损害、对外贸出口部门的影响、对就业影响有限,我认为是盲目乐观的。我国仍然有庞大的就业人口需要从较低附加值的出口加工贸易中获得生活来源,如果汇率无控制升值,影响将非常可怕。作者列举的我国领先的大企业如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等,在诸多关键竞争要素上仍然高度依赖外国企业。
我其实原本计划找一本书了解汇率变化背后的逻辑,但这本书在解答了我的疑惑之余,还带给我更多收获,我借此了解了宏观经济学上的更多概念。感谢作者!
《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四):读完书的零散的笔记
17
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对人的需求的满足,而不是自然之物的堆积和挥霍。我的直观理解,创造财富,人消费,这样才能形成闭环。
21 并非赚钱是唯一的目标,钱作为货币就是让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种润滑剂而已,政府要注重如何分配这种润滑剂,让每个零部件都正常运行,要避免有的地方润滑剂太多,开始滋生出额外的运转负担,还要避免有的地方润滑剂不够,无法正常运转。
同样一笔钱,补贴给40岁以前的人口,既扩大了总需求,又降低了贫富差距,更提高了劳动力的长期竞争力。退休制度和高福利制度,是以个人价值为本位,视劳动力为负担的错误“社会主义”试验。作者认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应该过多补贴老人,而应该补贴年轻人。
28
少子化的挑战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需求不足,导致产能过剩。通胀率会持续走低。43
政府和人民是共生关系。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才有了私人产品。而综合税点,决定了私人产品的规模。市场、基建、国防、警察等都是政府提供的高端公共产品。新自由主义厌恶政府的管理,而苏联的那一套过分相信政府的规划。二者走向了两个极端。
65
73
应该把可贸易的生产视为财富的创造, 把非贸易品视为财富的分配环节。99
美元霸权的好处,美元霸权所收的铸币税,让美国的综合税点降低,在同样的公共产品基础上,撬动了更大的私人产品,所以美国需要这部分铸币税。
107
美元霸权的坏处。美国的可贸易部门被挤压,供应链外流,导致实业受损、产业空心化。
《货币、权力与人》读后感(五):人是本,物是末
对于一个落后国家,通过创新赶超,作者的阐述也会加深我肤浅的认识。创新与扩散之间的矛盾运动驱动了全球市场体系的霸权在不同国家之间传递。这段论述,大意是任何的创新,随着时间推移,都会扩散到别的国家,即变为非创新性的东西了。而一个国家,只有凭借不断的创行才能先进于别人,毕竟,扩散的同时落后国家在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我看来,人生就如一个落后者,所谓扩散便是接受学习的过程,通过积极学习,并不断创新提升自己,我们就可以不断赶超跑在我们前面的人。我习惯理解这种创新来的东西是我有别人没有的,放到个人身上,我们也需要培养自己一种独特的能力。我们因此不要对生活太悲观。
最近新冠肺炎让我看到了我们这个国家优越的组织力,作者书中也有论述强势政府对发展的好处,我们这个国家实行的区别于西方国家“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的优越。西方的放任自由,也会导致富者恒富。许许多多理由让我们相信未来世界的舞台中心是属于中国的,今天的新冠肺炎也证实着国际对中国的越来越看好。大国的崛起,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匹配的优质企业,对于今天振荡的A股,我却更看好他的未来。
喜欢这本书,不仅解释了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也让我们更看好这个国家的未来,更爱这个国家。下面是一些我觉得有意思的书中的摘抄:
1. 西方对东方的反超主要原因不在于其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独特性,而是商业制度创新和市场规模扩张带来的技术进步。
2. 传统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含义是人的劳动创造价值,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其政策实践指向消灭资本、重视生产而忽视消费的苏联模式,指向的是鼓励工人通过罢工等方式同资本和管理层斗争以争取更多分配权。
3. 财富并非来源于物而是人的能力提升和消费需求,一旦闭关锁国,就自动地失去了全球人口的需求塑造的大市场,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巨大动力源泉。
4. 公共部门应该对个体的出身差异予以必要而充分的补偿,因为生在贫困愚昧之家不是孩子自己的错,生在显贵富豪之家也不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政府应该给予贫穷家庭的孩子和年轻人以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不仅要让他们拥有足够的医疗卫生和教育培训资源,还要让他们有创业和奋斗的勇气和底气。但是对于 40岁以后的成年人而言,其财务和健康状况是他前半生选择和努力的结果,个体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给予中老年群体以各种社会福利保障,那么就是在削弱乃至剥夺个体奋斗的动力,培养国民不负责任和好逸恶劳的品质,最终带来民族的衰败。人在前半生的许多行为,包括生儿育女、创业创新,都是代价巨大但是对社会有正外部性的,所以公共部门应该予以足够的激励和补偿。
5. 新商业模式和新技术路线的推广,其门槛之所以高是因为传统模式和传统技术已经同社会进行了多年的磨合与共生,要撕裂并重构这种传统运行体系会带来一部分群体的痛苦、阻挠和反抗,所以政府必须对他们予以必要的压制、诱导和补偿,从而让社会技术进步和治理变革得以实现
6. 今天,是中国而非印度做好了在 21世纪取代美国制造业和技术创新地位的准备,也是因为中国在过去 40年开创并继续开创着一个比美国还要巨大的超级市场,“一带一路”和东亚地区合作乃至国内的精准扶贫,都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这一超级大市场定会孕育出比卡耐基、福特、摩根、洛克菲勒等还要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
7. 大国要有大国的思维和行为,国家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规模优势赋予我们以力量的优势,但是如何使用这种力量将决定一国的最终命运。
8. 从长期来看,只能依靠政府保护才能生存的出口企业是不值得保护的。
9. 短期内成交量对于股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二级市场成交金额比企业每年的净利润和销售额往往要高出很多倍,但是从长期来看,最终决定股价大趋势的不是市场投机热情,而是企业的经营表现。
10. 凡是以美元作为本币信用基础的其他国家很难在规模上超过有权发行美元的美国,因为可贸易品的生产是有限的,而货币的发行可以是无穷的,再大的一个实数都大不过无穷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逐步脱离美元体系,在新的价值基准上建立起自己的人民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