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课堂效率的通俗解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对课堂效率的通俗解读

2020-07-30 10:06:15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课堂效率的通俗解读

 

  课堂效率是个热门话题,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基本都是旨在构建高效课堂。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问题,有许多可借鉴理念实践策略,但对于课堂效率的含义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因认识切入点角度不同见仁见智。许多人从目标达成的角度入手,认为应以课堂教学达标率作为课堂效率的量化尺度然,课堂教学应围绕达标而展开,从理论上讲,达标率与课堂效率也存在正相关,但是,课堂效率更应是一个反映有效学习指标,没达标并不意味着学习无效,更何况课堂上还会产生许多预设目标之外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课堂效率反映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是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量度,不能等同于达标率。课堂效率是很难准确量化的,尽管本文中提出了几个课堂效率的数学表达式,但只能表达意义,无法用于计算。下面我们从从简到繁在三个层面上去认识课堂效率并探寻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 时间是度量过程的最基本的量,学生在安排的学习时间内有多少时间用于有效学习,应是课堂是否有效的最基本标志。因此,从时间规定性这样最简单的层面上去定义课堂效率,则:

  我们知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学习时间≤课堂安排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时间与有效学习时间之差,即无效学习时间出现原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1、 学生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2、 学生学习已经熟知的东西,这段时间没有新的收获

  3、 学生学习根本就学不会的东西,这段时间等于费。

  考虑到课堂上有多名学生,每个学习过程有多个环节,则某一学习过程的课堂效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这样我们不难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最简单途径

  1、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广度,让每一个学生有事可做,确保对学习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2、 认真备课,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学习材料,让每一个学生有能做的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学习。

  二、以上从时间上描述课堂效率过于简单。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有效,但有效到什么程度,也是制约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下面引用美国学者C.M.Charters与Gail W.Senter的研究成果

  当人们学习时,他们大约记住:阅读的10%

  听到的20%

  看见的30%

  说的 70%

  做的 90%

  不难看出,同样是学习,用不同的感官,采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学习,其效率相差很大。学生自己开口说、动手做的效率最高。所以现代教育理念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在教学中被动接受状况。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广度,也要考虑其参与深度,即参与方式。

  这对于我们在课堂上处理一些细节问题很有帮助。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复习式或检测性提问,假设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简短,可以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其一是一个学生答,其他学生听;其二是让学生齐答;其三是让所有学生都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从参与的广度和参与深度,三种处理方式的效果不会一样。

  因此把课堂效率的公式修正为以下表达方式:

  公式中的“参与度”是一个表示参与深度的小于100%的百分数。

  三、 我们知道,就同一感官而言,感知的对象不同,感知的程度也不一样,如同样的学习材料,在书本上和在多媒体上呈现效果就不一样。就同一问题而言,不同的解决方式,其思维的深刻度也不一样,如一个问题,被告知答案后记忆和自己探究得出答案,收获就完全不一样。就同一教学内容而言,不同的课堂结构,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

  所谓课堂结构,是指构成课堂的诸要素(人、物、时间等)的关系系统,它主要包括时间结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及所用时间)和空间结构(每个环节上的师生活动)。不同的教育思想导致不同的课堂结构设计,如基于对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不同认识,师生活动结构就可以设计成“单向传输”、“师生互动”、“完全开放”。现在很多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总结出了一些颇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课堂效率有极大提高。这些教学模式实际就是一些相对稳定的课堂结构。

  从这个层面上讲,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结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