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姐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谁知道他是哪的人吗?”语文老师提问的话音刚落,瞬间就有一个女孩高高举起了手。老师可能并不准备喊她,因为据老师对她的了解,她的回答十有八九是不正确的,但当老师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有第二个举手的同学时,只好喊了她的名字。“鲁迅是美国的”那个女孩大声回答。顿时全班哄堂大笑。尽管其他同学也不知道鲁迅是哪的人,但一定知道不是美国的。老师气得瞪大了眼睛,却不知怎么批评她,只是使劲摇了摇头,吵了一顿那些哄笑的同学,念着答案让同学们记到书上,继续上课。这就是80年代一所乡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家里大都穷困,上学能交上学费,能有个课本已经算不错的了,更别提参考资料了。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不知道鲁迅是哪的人就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但也不至于说是美国吧。”多年后,当四姐给我讲她那时的糗事时,我不禁问道。“当时就想,不是美国可厉害嘛,鲁迅那么一个大家,难倒不是美国的吗?”四姐一本正经的回答引得我那十岁的女儿都快笑岔了气。我调侃地问:“姐,那你现在知道鲁迅是哪的人了吧?”。“咋不知道?去年我还带我们组员去浙江绍兴鲁迅故居参观呢?”为了证明自己真知道,她还故意把“浙江绍兴”四字加重了音。
这就是我的四姐,上学从未买过课本都是用我三姐用过的。有点贪玩,学习成绩自然也很少及格。人缘却很好,无论学习好的,还是差的都喜欢跟我四姐玩。因为大家都觉得跟她玩很开心。就像刚才在课堂上一样,她总能有意无意的缓解气氛,总能让别人感到轻松、快乐。
人称“弄不成”
四姐不顾家人的劝说初中没有上完就中途辍学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她就不是上学的那块料。为了堵住众人之口,辍学之后的四姐也是奋发图强,不知从哪里弄到了几本医学的书,别人见了就问“呦,不上学了,开始学医了!”四姐听出了话语中的嘲讽味道,回说:“我要当女神医呢”结果不出大家所料,没过多久就不见她再看医书了,大抵是因为太难了她看不懂,于是“”女神医”就成了她的笑柄。
没想到“女神医”的余波犹在她又声称要去学习剪裁,说是将来要自己开一家服装铺。嫂子劝说:“老老实实在家干活吧,你呀是学不会的。”可能是嫂子的激将法起了作用,也可能她真的在这方面有点灵性,她学的很快,不久就学会了,给她一块布料她也竟能自己测量、计算、画图、剪裁、缝纫一切做的有模有样。可是,最终因为家里没有资金支持,这个开服装铺的梦想也未逃脱夭折的命运。因此,也便留下了“弄不成”的绰号。
“弄不成”“弄成了”。
再后来,四姐就开始学做凉皮,学成后就自己做凉皮,卖凉皮。她很能吃苦,夏天的晚上大家都已入睡她却在院子里洗凉皮(用水把面粉揉搓成面汁和面筋,)半夜还要起来把澄清的水倒出来,早上大家都还没醒她就又开始忙了。工作的繁琐与艰辛可想而知,但她干的很开心,从来没有抱怨过,也没有喊过让谁来帮忙。我知道他乐此不疲的原因是因为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当时农村孩子都比较穷,穿带补丁的衣服很正常,但我四姐就穿的相当时尚,又加上本身长得漂亮,现在想想喊她“凉皮西施”一点不为过。我很喜欢到四姐卖凉皮的地方去玩,因为总有好吃的:茶鸡蛋啊,或是四姐用凉皮跟旁边的小贩对换的各种水果啊。有卖凉皮的四姐在我童年的生活比我同龄人多吃了好多好吃的。也因为有四姐让我跟她和穿衣服,我当时不知收获了多少女孩子羡慕的眼神呢。
“干得好”
后来四姐经人介绍做起了保险。起先,大家都不看好,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做保险的都是先从自己亲戚着手,而我家都是一帮穷亲戚,自然也不买保险的帐。四姐做起保险就必须从外部入手了,当时人们的保险意识还不强,她在外人那里经历了哪些冷言冷语,受到了多少冷漠的拒绝,我无从得知。但她最终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几年,并且干的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因为业绩突出公司晋升她为经理,专门以她的名字开了一部门,手下有几十个人。她还经常被邀到外地给人做讲座。“姐,你会讲吗?”语言中有一些怀疑与担忧。“咋不会,我比那些大学生讲的还受欢迎呢!”“听我的讲座学员们中途都不愿意休息呢!”四姐很自信地回答。我相信,她是没有夸张的,四姐说话风趣幽默,接地气,虽没有学问却是一套一套的,深入人心,大家都爱听。“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早知道上学时好好学习了,有些事自己做不了,就必须让助理做了。”四姐常常不无后悔地说。四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在尽力弥补,只要稍微有点空闲的时间她都会如饥似渴的学习,有时候是公司出钱有时是自己出腰包学习,不仅自己学还带领团队一起学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曾经的“弄不成”终于成了“干得好”。为四姐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