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母亲不学佛,却教会我太多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母亲不学佛,却教会我太多

2019-08-15 21:00:56 作者:妙元 师父曰 师父曰 微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母亲不学佛,却教会我太多

  母亲不信佛、不学佛,也没有逢庙便去、见佛便拜的习惯。但母亲所教会我的人生信条和处事之道,在我日渐深入的学佛历程中,逐渐在那些循环不息的苦难中得以逐一印证,深入骨髓颠扑不破

  母亲如同一盏明灯,在我迷茫无助日子里,为我照亮人生的方向;在我取得点滴进步时,如同生日蜡烛,在微光中默默为我庆祝母亲让我时刻相信阴影地方,必定有光。

  第一声佛号

  母亲是一名医生,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被分配卫生院乡村分院,在小县城的城郊。每逢周末或是寒暑假,我没有地方去,母亲便会骑自行车带着我去上班。分院诊所是一所破旧荒废的寺庙改建而成。山门还在,两个石狮子被村中小孩子玩闹坐骑中,早已光滑无比。

  大殿经过外围修补,破旧屋檐上仍可看出歇山顶一重阁造型。殿内佛像已被清空,进殿左右两侧建起隔板,分别作为挂号室、收费室和药房。其他房间简单隔出了医生诊室和输液室。有意思的是,母亲所在门诊室墙上,还留有残缺不全的几个毛笔字——“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想来应该是佛像后侧的位置。当时的我刚上小学,识字不全,没有病人就诊之时,母亲便指着墙上的字教我念。

  有病人的时候,我便在医院门口的小院子里,类似于大殿前面的小场子树下玩耍。没有人和我玩,我自己数小石子。玩累了,到“大殿”里找到正在写病历的母亲,要一颗维生素C吃,我称为“酸酸角”。

  偶尔一次,在母亲下班即将回家之前,我又向母亲要一颗酸酸角吃,打开瓶子,里面的维生素C吃完了。母亲到药房买了一瓶打开给我。那时我才知道,这不是免费的。也就是那时起,母亲教会我,任何想要的,不能贪便宜需要自己付出正当索取

  至今回想,母亲可能不知道,这所被改为医院的老庙,不仅成了母亲最初行医济世的场所,也成了我最早接触佛教的缘起。就连至今我每日持诵的观音菩萨圣号,竟然也是母亲最早教会我的。缘分就是如此,千丝万缕不可思议无可否认,母亲是我此生遇到的第一位菩萨,尽管看不到前缘,但不能不敬重当下。

  所得的布施

  母亲这一辈人,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她们算是能读得进书且幸运的人,还有很多和母亲一道长大的,如今也为人父母,但仍然在大山深处带着子女靠天吃饭。

  逢年过节,母亲带我回外婆家,便会收拾一些已经不穿、但仍旧还好的衣物,以及那些我用了不久就厌倦文具(用了一半的铅笔,擦了一个角的橡皮、写了一半的草稿纸、摔瘸一个角的文具盒等等)。每当母亲边收拾边擦拭这些我眼中的废品时,它们逐渐显现光洁和我内心惭愧相形见绌

  除了带给老家人们衣物,母亲也愿意帮助认识的人。一次母亲和我说,她看到一个要饭的露宿在医院门口,想来晚上一定会很冷,便给了她一件通红的大衣。要饭的妇女很高兴穿着那件大衣继续要饭,还乐得哼出小曲儿。似乎连要饭流浪,都因这样的恩惠开心了

  我很吃惊,因为那件大衣母亲还在穿,未曾淘汰。母亲说,手袖太长,袖口紧,穿着上班就诊不方便。正好那位妇女穿着能够防风御寒。母亲还说,物品,是给需要的人用,才有价值,自己不用还囤积,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再后来,父母工作调动,搬到城里,过度的几年,家中过得特别困难,我发现,母亲好几年都没有买过新的外套。别人都开始羽绒服过冬了,母亲那件洗了掉色的碎花的小棉衣,还一穿再穿。

  母亲最初所在的乡镇医院,属于基层一线,接触的是周围村镇的乡村百姓。那时没有充足的医生,更没有细致分科,一位医生就诊,从老到小、从头到脚的疾病都得看。相当于常年的“全科医生”。耐心对待每一个病人,使得母亲从来都有很好的人缘。至今,母亲上街买菜,随处都会遇到卖菜的农民想要给母亲蔬菜瓜果,而母亲从来不要,让他们留着卖。

  母亲不知道这样的善举,在佛教称为布施。从母亲身上,我逐渐明白所谓的布施,其实就是力所能及给予别人需要的帮助,不去计较、不求回报随缘尽份、自然而然包括给病人治愈疾病,去除病痛恐惧,也是布施。

  在母亲那里,帮助别人,一方面出于医生的职业使然,另一方面在于帮助别人成为了一种习惯。而在学佛的我看来,这就是无所求的布施,一种由慈悲而催发的美好意品质

  故而,布施的意义之一就是在无私奉献中逐步去除自己对物质的贪求,知足而常乐。布施的另一层含义则是,在形成习惯的为他人着想的过程中,逐步去除对自我的执着心中装着众生才能映现慈悲。

  珍惜来之不易的福报

  母亲从来都很节俭。或许是由于从大山里考出来的一代,母亲一贯主张物尽其用东西能用就不必换新的,有用的就不必多买,多反倒是累赘。至今,母亲所用的还是多年不变的一个塑料针线盒,盒里那把剪刀比我的岁数还大。我婴儿时期垫的小包被,至今还铺在沙发上,也没有觉得过时。要不是前年父亲小心打坏了母亲使用多年的喝水的小杯子,它可能至今仍在。

  母亲不知道,这样的节俭,佛教称为“惜福”。很多学佛很久的人,包括我自己,也曾一度疑惑,为何自己努力了,仍然障碍重重、没有“效果”,殊不知,对物质的贪欲,已经将自己“赚得”的点点福报消耗殆尽。在有漏的修行中寻找无漏的智慧解脱,犹如底部缺一块木板水桶

  倾听是一种美德

  母亲平日话不多,倾听多于倾诉,不轻易评判别人的言行,也不议论别人是非。每当我为一些人和事打抱不平抱怨连天的时候,母亲总是沉默,不加以评判。过一段时间之后,当我再回过头去看待曾经看不惯的事时,审视角度不同,才发现此前的观点其实过于狭隘。此外,在学校怎么学、参加什么活动比赛,或者想要发展什么兴趣爱好,母亲一般不会阻拦,也不会过分关心

  现在回顾终于明白,很多经历,只有我亲身体验之后才知道能力、局限和经验所在。故而,我学什么专业,得什么嘉奖,亦或是考得不好半途而废,母亲都听在耳里,对于结果成败优劣从不强求,而是让我在各种经历中主动学习、亲自感受自由成长

  母亲的这种倾听且不加干涉尊重成就了一个自由且独立的我。使我能够在尝试反思,在经历中吸取经验,在挫折体会成长的阵痛,在失败中不断砥砺前行

  经历的过程,保持像母亲一样遇事沉稳心态也是极为重要的。我的一位师兄常说,别把所谓的好事想得太好,也别把所谓的坏事想得那么糟。每件好事背后,总跟着一件坏事,反之亦然。不好不坏,其实才是事物生灭无常本质所在。

  随缘尽份才是真

  母亲是一个开明的人,从不强迫我假期非得完成作业报名兴趣班。记得儿时,一到寒暑假,母亲便让我收拾衣服琐碎,送我回村里老家,和外婆外公生活

  从小,我的寒暑假便充斥着:冬采山茶花,夏采野蘑菇雨天在烤烟棚子里吃烤土豆晴天和众多村里小孩儿骑牛上山、水田里捉泥鳅、小河里洗澡等等,乐此不疲

  自由地回归农村土地,母亲让我认识到生活的简朴和农民的艰辛,也让我在雨后泥土泥泞芬芳里感受到了生命纯粹的内里。

  在家学习时,母亲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我学习十分困倦的时候,母亲总让我关上书本好好地睡一个周末。劳逸结合让我学会处理任何事,不打疲劳战。

  母亲教会我,玩就玩得开心,学就学专心。两不耽误。在母亲的教导下,我养成了不急不缓的性格和专注做事的习惯。如果是常态功课,那就每天尽可能固定时间按质按量完成,没有数量的计较,没有相互攀比,没有追赶进阶的企图。如果是当下的事务,则在固定的时间专注完成,注意突破。不可三心二意。

  修行也是这样,凡事不可急于求成,好的时候保持精进,不好的时候也不要迷失自在从容、随缘任运,每天进步一点就好,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用心就好,现在的自己比过去的自己更规范就好。无需和别人相比,更莫操之过急

  反复坚持即是美德

  母亲很勤劳,常年的家务都是自己坚持完成,父亲应酬多,母亲却从不抱怨,下班回家,家中床铺被褥锅碗瓢盆清洁消毒、保洁卫生从不落下。可以回收废纸瓶罐一一分装。

  母亲不用面膜,不化妆,不懂晒后修复云云。只是每晚做完家务看电视之余,都坚持自己揉脸部穴位,十年如一日。常年的自我按摩护理,使得至今五十有余的她,比同龄人年轻很多。

  母亲饮食清淡,不重油重盐重糖,从不用味精。我在外读书多年,母亲自己日常餐食基本都是蔬菜汤配馒头咸菜

  母亲很孝顺。外婆高血压心脏病,和外公当了一辈子地道的农民,实在无力参与繁重农活。母亲便与家人商议,接二位老人到城里养身体。此后十多年,都是母亲主要负责外婆每日的药物、吸氧,以及定期的检查等。

  生活的规范和修行的自律是一样的道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奇迹,奇迹只在你每个认真对待和反复坚持的当下。

  有些伤害,伤人伤己

  印象中,母亲极少在我面前流过泪水。印象较深的有两次。一次是我小学的时候,春节期间,一位父亲的好友来串门拜访。走之前,那位叔叔给了我五十元压岁钱,后来被母亲收拾茶几时装下了。随后,我想买一个新的书包,母亲说现在背的包还能用,不买新的。我便大哭,边哭边向父亲抱怨说,母亲偷藏了我的五十元压岁钱,还不让我买书包。

  记忆中,我闹得很凶,父亲怎么哄都没用,不停地喊着“妈妈偷我的钱”。最后父亲当着我的面呵斥母亲,让母亲把钱给我,让我买书包。当母亲默默将钱放在桌上转身时,我分明看到了她举手抹眼泪动作。再后来,我隔着卧室的门,听到母亲悄悄对父亲哭诉,那颤抖的委屈声音,是我从来没听到的,是真切地从我最爱的母亲嘴中发出的,也是因为我,母亲才这样伤心的。那时,我的心中一颤。知道自己说错话,且伤害到母亲了。

  现在想来,我仍然感到万分惭愧。从母亲的角度,可能万万没想到被自己的儿子责怪“偷钱”,自己的儿子竟然为了钱而“反目”。

  母亲的泪水,成为我一生挥之不去伤痛。自此,我对语言表达异常敏感,能够不说的伤人话,我控制自己一定不要因一时冲动脱口而出非说不可的指责,能够换一种表达的,那就尽量柔和一些。

  佛教认为,身口意三业的过失,是让我们无尽轮回受苦的根源个人认为,口业或许在相当程度上,是我们消耗福报、造下恶业最多且最不经意的。所谓“祸从口出”即是如此。刀刃伤人可能还会结疤还转,但言语的伤害,是永远弥补的。我曾深深感受过,言语的伤害,不仅是受伤者心灵之痛,还是施暴者永久的自责

  母亲的故事,值得记录的还有很多。

  母亲本分地生活、踏实做人诚恳地对待每一个人,以及陪伴我成长中的一言一行所教会我的,是我受用终生的。

  现在反思,学佛的我所养成的诸多美好品质,其实早在没有学佛之前,母亲就已一一教给我了。学佛的我,能够逐渐更多地理解当时母亲传递给我的道理,或许还不算晚。而对于不学佛的母亲,我相信,她身上趋近于慈悲的美德,终将让她成就善的价值

  母亲,代表了60一代的中国女性,她们之中的很多人,或许不曾有机缘学佛,但她们所具备的勤俭、努力、踏实、诚恳,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意志品质,也正是大乘佛教菩萨精神生动体现

  故而,真正的菩萨,是给你希望、给你欢喜、给你信心同时也给你智慧、给你慈悲、给你方便的,真正的菩萨,就在你我身边。

  如今,母亲头上有了白发眼角皱纹渐深。母亲在老去,但那些所有陪伴我成长的、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将始终成为我学佛之路上的善之指引,如同一串串嵌有珍珠珠帘,在我漫漫人生每一个孤独困苦长夜中,熠熠发光,温暖明亮

  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自在安康 智慧增长

 妙元 合十

  ©文|师父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真正的富有,是你脸上微笑相遇,请善待;相别,勿伤害出众人品,是尊重他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