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3 03:03: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精选10篇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一本由郭力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22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一):陪伴的背后是高深的智慧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一位优秀女孩的妈妈的教育心得。女孩月月是优秀的,不说她十七岁以全额奖学金就读美国顶尖私立高中,十九岁同时被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在耶鲁大学毕业之后依然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有着心怀天下的志向,不是随波逐流地进名企,赚高薪,而是在自己的梦想之路上自由徜徉。我很认真地阅读了月月妈妈的心得手记,感觉很受启发。一位成功孩子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位智慧的家长,现代的父母在孩子的身上都算得上是煞费苦心,花成本,甩资金地投身早教,但却没有真正抓住教育最根本的智慧。最根本的智慧是什么呢?月月妈妈以书名点拨了天下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家庭的教育手记都不会是万能的,正如女儿月月为她妈妈的书写的推荐序里的话,这本书非秘诀,非法宝,贵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看过多得数不过来的教育书籍,每本都有其独到的地方,月月妈的这本有很多的道理对我有深远的影响,读着读着感觉是讲到了我的心坎里,读着读着感觉自己有许多地方需要反省和改变。

  全书分为七章,从孩子的呱呱坠地讲到了出国留学。虽说现如今留学在我们身边成了很平常的事,但在留与不留之间还是有很多的挣扎和纠结,月月是个成功留学生的典范,月月妈妈有足够权威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除去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大部分文字在讲一个孩子的成长。提到都是教育中最关注和有争议的问题,比如早教、兴趣班、阅读、奥数、沟通、青春期、情商……这些问题或者在很多的书中都可以见得到,但月月妈妈更多的是围绕着父母如何在生活的点滴处教育和引导孩子。教育是一件最艰巨的工作,说它艰巨并不是说好父母一定要做得有多辛苦,而是需要足够的关注,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善于沟通的艺术,有抓与放之间的智慧。孩子是父母最伟大的作品,为了这件作品,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实现自我的又一次成长,这一点月月妈妈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她总是在不断的反思自己在女儿教育中的问题,即使在女儿出国留学之后,这个众人眼中已经非常成功的妈妈依然在不断的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

  我常常在想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要成为怎样的人呢?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一个能和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一个独立并且自由的人,月月妈妈在这些方面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作者在回忆自己教育经历的同时在每一小节后都设了家长课堂,和有着同样疑问的家长们做着交流,我在想每一位成功的妈妈身上都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陪伴是最高明的教育,陪伴的背后是高深的智慧。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二):快乐就是成功

  □木木勺

  我想起一次在动车上,我听邻座俩人聊天,说他们各自家中的上中学的孩子。男人说,我已经把家里的网线拔了,我和我儿子说,明年你就上高三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知道吗,要等到成绩稳定在班级前十名才可以玩电脑。女人接茬说,看来你们家孩子还比较听话,我们家孩子不行,不让他玩可不行,他还挺有理,说你不让我玩,我就更没心情学习了。

  两个中年人交流着,一致认同现在好玩的东西太多了,电脑、电视、手机、游戏机,孩子没办法专心读书了。男人主张要严厉一点,说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太厉害了,不上一个好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力啊,将来工作不好找,工资上不去,会越来越困难的。女人叹了口气,表示没办法,说得多了他也烦,就靠他自己吧,能考上好学校就去上,考不上就拿点钱去国外。

  接着两位家长又交流起留学经来,这个说要让孩子去美国,那个说我认为英国的教育才正宗。

  我在一边没搭上茬,因为我既没有上中学的孩子,也不关心留学的事情。置身事外,却有了旁观者的冷静。两位家长的心态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要么逼着孩子苦学,非要考上心目中的好学校,将来找到好工作,要么就是听之任之,到最后又是出钱解决问题。

  逼迫的家长往往手段严厉,让孩子只好屈服,即使不甘心不服气也不敢说什么,但要是不小心也可能造成压迫越多反抗越猛的后果,到时候连商量的余地也没有了,反正就说什么也不听了。

  迁就的家长一般不去费那个心思,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家的孩子因为遗传的原因,天生就不是念书的料。反正爹妈已经养了这么多年,就算没有好学校好工作,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孩子。

  一个执迷于自以为的成功,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一个则找到某种借口,不去担心筹划孩子的将来,两个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但,要怎么对待孩子呢?怎么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将来呢?

  我想这本《最好的教育是陪伴》里能找到答案。

  此书的作者是一位智慧的中国妈妈,她始终关注女儿的成长,她几乎记得一切女儿说过的事情。她细心观察发现女儿的兴趣,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培养她表达的能力、阅读的爱好、健全的人格和情商。这位智慧的妈妈认为,输在起跑线上也没那么可怕,现在表现不那么好也不表示以后就一定不会变得杰出,不要不顾孩子的想法盲从那些流行的辅导班。

  或许正是因为妈妈的尊重和鼓励,月月耶鲁大学毕业后,并没有选择一家大企业开始上班族的生活,她成了一名自由写作者,用英语介绍中国。

  这本书可以看成是一位成功培养了耶鲁女儿的妈妈的手记,作者在书中回忆了女儿成长的各个阶段,这使此书具有了系统而具体的指导作用。每个回忆的章节之后还附有家长课堂环节,作者引用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理论,结合自身经验,一一解答了家长们提出的种种疑问。尤其是在留学方面,作者给出了中肯理性的建议。

  书中的第二章名字叫,我不强求你成功,只要你快乐,作者认为孩子的快乐比成功更重要。可让孩子快乐的生活本身不就是爸妈最好的成功吗。

  希望更多的父母能领悟到爱和教育的真谛。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三):女儿,我们永远在这里等你

  12年女儿从未离开过我,去年学校组织初一新生进行封闭式军训时,我陪著女儿走到校门口,看着女儿背着书包进入校区,心中有种隐隐的酸楚,泪水充满双眼,我茫然的望着女儿的背影,好希望她能回头一瞥,可是她没有。刚好看到路姐发来视屏《我们能陪孩子多久》,感动的泪水肆意流淌,善良、细心的姐姐,让我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与女儿相处的时间。时光易逝,光阴难返,唯有以爱相伴,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才能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我想,郭力的《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的主旨,也是要孩子快乐的面对生活吧!

  郭力讲到如何将女儿培养进入耶鲁的过程,让我看到智慧的妈妈,不仅仅需要知识储备,更需要文化素养。看到郭力历练女儿摆摊,培养正确的财富观念;读到“我不强求你成功,只要你快乐”,“孩子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是耐心与耐力的考验”时,审视自身,第一对女儿关注过多,不忍放手,致使女儿独立性较弱;第二对待女儿耐心不足,面对女儿任性时,自己容易烦躁,耐心是制约我的一把量尺。

  掩卷沉思,我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能给予她带来什么资源?为了女儿我应该如何转变?静心沉思,我爱女儿,只做些表面功课,虽然与女儿关系融洽,但是感觉无法进入她的内心层面,激发她潜在的动力,我的潜意识中还是有些期待,焦虑的毒草有时还会出现,力克.胡哲、夸斯托夫等人的故事,深深触动我的内心,他们的父母不因孩子残疾忽视他们,而是因材施教,使他们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反思自身,这些年看过不少亲子书籍,参加一些亲子培训,观念改变很多,慢慢理解萨提亚的理念——无条件接纳孩子,包容她的过失,从错事中找出积极的方面,多鼓励、多肯定,就像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让孩子自己沉思,转变得更快。

  郭力的陪伴,让我明白教育不是独舞,只有教与学者默契配合,才能跳好双人舞,只有为他制定合理的计划,才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在培训沙龙中,老师让我们用5个词语讲述故事,我用大树比喻父母,告诉女儿,无论将来她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大树那就是我们,我们永远在这里等待,这里永远是回家的路……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四):美好的亲子关系是这样建立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对国内不尽理想的教育体制,郭力的态度是相当务实的,努力适应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改善,对孩子只要求相对优秀而不必出类拔萃,兴趣班的选择主要以兴趣为主。她早早给孩子请家教,目的并不在于成绩,而是以优秀的榜样来影响孩子。当然,因住北大附近,可以比较方便地请到北大学生做家教,这一优越条件可能很多家庭不具备。但她请家长的目的值得广大家长学习。

  回到书名的要点“陪伴”,郭力是位职业妇女,公司负责人,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如何做到陪伴女儿成长?我看到很多以忙为借口而对孩子放任的家长,真的忙到这个程度?说实话我是不太相信。郭力也忙,但她坚持接送孩子,路途成为母女交流的好时光。凡是重要问题,她一定会当面与孩子沟通,即使孩子远在美国,她也会放下一切,飞到美国与孩子面谈。此外,她更重视与孩子交流的质量,孩子找家长说话时,一定专注倾听,孩子有哪些朋友,什么爱好,她清清楚楚地知晓。所以她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很信任孩子。女儿初中毕业要和几个关系好的男生女生去郊区游玩并住一夜,她毫不犹豫答应了,完全没有什么担心。但是最终没有成行,因为除了她以外,其他的家长均不同意。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家庭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多么成功的教育经验,也无法复制,只能借鉴。我喜欢阅读教育经验方面的图书,也是抱着取经的态度。几乎每一本都在某一点给了我启发,或者提醒,但我从不照搬。这也是我特别想给本书读者的一点提醒。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五):身体力行

  铎铎小朋友五个半月,全家四人围着他转,其中爷爷奶奶是周一至周五全职,爸爸妈妈周末全职。还有姥姥在几百公里外随时牵挂他动态,更别提七大姑八大姨时不时对他表示关心。使刚刚荣升为母亲的我内心十分忐忑:自己能不能胜任母亲这一终生职业,使他身心健康成长,能最终以实现自己梦想为目标,快乐生活?父辈经验在此方面很少有可取之处,我只能从书本、网络寻找经验、方法。这就是我读此书的目的。

  通读下来,有以下几点可做经验:

  1 要把宝宝看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而非父母的依赖附属。他有自己的想法、爱好、喜怒哀乐,不能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想当然认为宝宝和你一同喜好,不能强加于他自己想法。而是多多观察,了解他的喜好、想法

  2 在1的基础上,要多和宝宝沟通,并且与宝宝与时俱进,争取做到没有代沟。

  本书后面还有关于学习、留学等内容,但鉴于铎铎才五个半月大,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以上两点。再简而化之,就是要疏不要堵,要顺其性情而为,适当纠正,但并不强制一蹴而就。

  里面还有一点,给我印象很深:父母也要身体力行,有自己的丰富生活。这点我深表赞同。

  之前的我常常言而无信,小到计划周末上街却到那天决定不去,再到下定决心不再看小说却仍然不能自控…这样的事情多了去。更打击我的还是那句话:不能控制体重的人,也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从我有记忆起,一直被“胖嘟嘟”来形容。一直在减肥,从未成功达到过目标体重:我身高将将160,理想体重在50kg左右。迄今为止最轻体重是怀孕前57.5。减肥最好成绩是生产后的五月到十月,五个月时间减肥20斤。怀孕期间增重40斤,达到160多斤,生产完后出院回家在148左右,目前为止减下20斤,在63kg至64kg之间。与孕前最低体重相差10斤左右,与理想体重相差近30斤。这是我努力的目标:你能瘦到什么地步?瘦下来的你什么样子?再不瘦,难道要等到五六十岁么?更重要的一点:不坚持下去,怎么教育宝宝要持之以恒?

  要坚持的还有不看小说,每天背段英文,(目前是背诵《jane eyre》,进度缓慢,但自己鼓励自己,慢慢走好过停下不走),写趁早日记,(本子是生产前买的,每天一页,很想每天记录自己和宝宝状态,但目前为止不到十页),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虽不是我爱,但目前为止是谋生手段,既然不能拒绝那就好好享受,谋生亦谋爱),读书,(俗话说书本是知识源泉,我也给宝宝买了好多书,母亲得首先以身作则才能要求好宝宝)

  从十一假期到现在,一直在尽量要求自己,但并不硬性强求,而是给自己弹性空间,避免自己因厌而强力反弹。学会与自己相处,与自己沟通商量。站在现在这个点上,努力坚持,缓慢前进,为使明天的自己不讨厌现在的自己,今天的自己不放弃昨天的坚持。

  书还会再读,甚至多次阅读,虽然对现在宝宝五个半月的我来说,纸上谈兵更确切,但随宝宝成长,最终也会“缘知此事要躬行”。将一些平和有理的育儿理念存在心里,有备无患。并提醒自己,在宝宝调皮不乖时,静下来,翻翻这本书,多和宝宝沟通,了解他想法。

  愿天下宝宝都健康自在成长,所有母亲言出必行充实美丽。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六):做一名理性的妈妈

  自从宝宝来到这个世界,便开始了一系列手慢脚乱的摸索,到底孩子该怎么教育?于是便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知识的收集和积累,网上的、亲朋好友介绍的、各种育儿书籍上的,应接不暇,有时候看到各种早教的书籍和碟,便忙不赢的赶紧买下,看到朋友的孩子们一个个上各种各样的早教课,自己的心里也痒痒的,计划着什么时候也把孩子送去,最麻烦的莫过于有时候在孩子的教育上家人有分歧的时候,心力交瘁,无所适从,直到看过这本《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后,我焦虑和茫然的心轻松了。

  很喜欢作者的写法,每一个小节都是一个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在教育时采取的办法,同时在后面还附带了别的家中小孩在类似问题出现不同情况时的建议,非常的实用。

  总的一本书读下来,我释然了,终于明白了为何作者能够教出如此出色的各方面都很全面的女儿,也许在作者同事的眼里,作者是个“干工作是个拼命三郎,但对孩子、对家庭很不上心”妈妈,但是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和别的妈妈一样的爱孩子,为孩子的一切考虑、操心的妈妈,但我也从书中看到了一个聪明的、理智的妈妈,与很多妈妈门在带孩子的时候的迷茫、慌乱以及盲从不同,作者从孩子小的时候便帮孩子做好了人生的规划,不盲目的因为现在的升学压力而把孩子变成了一个“高分低能儿”或者是“有才无德者”,作者切切实实的做到了“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就像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盏小桔灯,温暖的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但在孩子迷茫的时候,作者又会及时而又坚定的帮孩子选择正确的道路,却又不干扰孩子自己的选择和人生,这一点,正是大多数的妈妈难以做到的地方,很庆幸有了这本书的帮助,我相信很多妈妈从中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巧。

  宝贝还在成长,育儿的书籍和知识我还会继续的收集,但是这本书我会一直放在首位,让这本书一直提醒我,“成为一名理性的妈妈,相信我们的孩子,从心底承认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我相信这样我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很健全的人。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七):教育是个性的艺术,永远需要父母用心去学

  作为一名教育者,对教育二字似乎比其他人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我总是在奋斗和纠结中艰难前行。现在的教育似乎处于一种疯狂的变革时期,一个又一个教育思想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我们这些处于教育第一线的人,总是搞不清楚今天新来的思想明天是不是还会存在。

  但是自从有了孩子,我开始疯狂起来,教育的书籍几乎占据了我的大部分买书的开支,家中最多的也是教育类的育儿类的。人一旦看上一种思想就会疯狂想要挖掘这思想的真谛。这句话简直太对了。你越看的多,你就发现自己越无知,然后就会着急,抓狂,甚至疯狂,就像我一样,于是买更多的教育类的育儿书,不断地捶胸顿足,后悔,然后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害怕自己会错过什么。

  这本书算是我众多育儿书中的一本。到达的时间是快中午,打开包装,两个奔跑的身影印入眼帘。挺好。我就希望自己能像这样的母亲,让孩子在大海边自由玩耍。很好地教育是陪伴,振聋发聩的观点。

  这陪伴需要是高质量的,很高质量的。我很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陪伴。因为我和许多人都在用心地陪伴孩子,但是将来的差别却很多吧。

  先来看看这本书的作者和她的孩子。

  “一位智慧妈妈,17年教养经历,20多年心血凝结,在应试教育体制内培养了国际化、高素质的耶鲁女儿!

  女儿17岁全额奖学金就读美国顶尖私立高中,19岁同时被耶鲁和普林斯顿录取。

  普通工薪阶层培养出耶鲁女孩儿,靠的是妈妈在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的陪伴。”

  “耶鲁大学”,“国际化”“工薪阶层”“女孩”“17年,20年”一些关键字瞬间蹦了出来,这是我想要的,很想知道的。不是打算去模仿,只是想知道,这些词语是如何在一个孩子身上体现的。

  教育是个性化的艺术。每个人的教育方式不同,所教育的对象不同,当然不可能将别人的教育方法搬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完全的复制只会后悔莫及。但是汲取优秀的经验就是走捷径,我相信很多人同意我的这个观点,所以我们才会喜欢看这样的书籍。

  作者现身说法,告诉了我们这样几个道理,这里面有着我个人的喜好,大家可以仁者见仁。

  首先,孩子的教育从小就应该重视。这点几乎是很多教育类书籍的共同之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曾用一句“不自己带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渎职”来告诉所有想要自己孩子好的家长一个警告,自己没用心没从小重视,就别期望孩子能自己优秀起来。这本书的作者在孩子的语言环境的塑造上,还有孩子礼貌的培养上都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

  第二,要不要送孩子去国外学习。这个问题在书籍的后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作者的主要观点在于看孩子的性格。她孩子很均衡,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之前从初中就开始着手出国的事宜,所以比较适合。如果是我,我还真没有考虑过如此,不过可以作为参考。

  第三,家长在教育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这个身份的定位很重要。作者举得的几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你的孩子在学校和别人吵架打架了,你心痛之余会如何做,马上拉着孩子到学校和另一个孩子理论?还是自己和孩子沟通以后的处事方式?等等。处理的方式体现出这位作者是个非常有自己理论基础的家长,同时她的陪伴方式是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我作为一名老师,更喜欢这样明理的家长,同时也很佩服她的勇气和智慧。

  书籍的语言较为平实,作者本身做传媒,可以说抓住了读者的心理,许多方面说的很到位。我用了一中午时间读完,酣畅淋漓,合上书的那一刻也的确有收获。写下我的一些杂感,与大家交流。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八):好的陪伴即是好的教育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类书籍,作者郭力是一位智慧妈妈,她在书中谈到培养女儿月月的目标、计划和心得体会,女儿成长路上,妈妈的良好陪伴始终不离左右。这样的陪伴,成就的是,女儿以骄人的成绩和能力17岁全额奖学金就读美国顶尖私立高中、19岁同时为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并最终成为“耶鲁女孩”。

  拿起这本书,端详着那赫然清晰的书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我想起了与书名这句话。“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我非常推崇且践行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我认为,父母对子女,好的陪伴即是好的家庭教育。

  什么是好的陪伴呢?在我的家庭教育中,和作者郭力妈妈比较切合的,有几下几点。

  首先,成为孩子人生启蒙之师。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职业和岗位需要培训和上岗证方可准入、从事,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难、需要不断学习的岗位,却是条件宽松和门槛低,不需要持证就能上岗,那就是为人父母。只要有生育能力的人,都能成为人父人母。可是,为人父母并不简单,当好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更需具备知识、智慧、眼光,与孩子共同成长。

  郭力列举了一些作为孩子启蒙之师应该懂得的方面,比如,从孩子的天性看未来,给孩子提供好的语言环境,善于发现孩子的喜好和兴趣,不强求孩子成功但要让孩子快乐,对于给孩子请家教的独特理解,等等。

  其次,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要有目标和方向,长远的、大气的大目标,正确的方向,并且从尊重和爱孩子的角度。

  读完全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郭力对女儿月月每个阶段的培养都是有目标的,甚至是提前很多年就订好了目标,然后用理性的心态和做法帮助女儿一步步接近并达成目标。郭妈妈的目标是让女儿充分接受中西方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的人格、普世的价值观和国际化的视野。

  我对孩子教育培养也有大目标和大方向,除却素质、习惯、品格方面,在心智和能力层面,我希望我的孩子具备良好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好学与发问精神,多元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等等。

  第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孩子的朋友。

  跟孩子的关系建立好了,家庭教育才有开展的基础,也才能对孩子施加影响和引导。和孩子成为朋友的方法有很多,高质量的陪伴、爱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持和孩子沟通对话的畅通管道、给予孩子信任和尊重。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常常仗着自己身材高大于孩子而对孩子施威,欺人,无法做到以平等的高度和视角看待孩子,自然在心里上也就滋生了不平等的居高临下姿态。

  第四,情商成就孩子。

  以前,我觉得这句话是空谈的理论而已。有了孩子之后,切实看到并感受到情商至于孩子当下乃至未来一生的重要性。幸好,我是个注重情商教育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是个情商发展不错的孩子。

  除此,这些常规教育之外,作者还用了相当的篇幅写了关于女儿留学的种种以及解答了一些父母对于留学的一些疑问。这一部分,对于想要送孩子去留学的家长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每一个时刻,如若父母不缺席,且能进行温暖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九):教育要有大情怀大格局(作者:王文鹏)

  最先被郭力老师的《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吸引是因为书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尤其重要,这是教育的第一步。教育不只是责任,而是在孩子成长关键期的陪伴和引导。

  自己有了孩子后,我才真正地理解和体会到父母对于孩子陪伴的意义和艰难。,2012年我和妻子不顾一切、排除万难把2岁的儿子接到北京,就是为了能陪伴孩子,时时教育。任何人都没有剥夺孩子童年的权力,孩子首先应该拥有陪在父母身边的权利,其次才谈得上在父母身上受到的教育。

  我和自己2岁的儿子相处发现一件事情:孩子总是很快乐,而大人却总是有各种烦恼。孩子总是快乐地无端,我们却总是愁得有理。当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很快乐,而长大接受了教育,我们却被世界磨损了自己原初的快乐。我甚至会经常性反复地做马上考试自己手足无措的噩梦,我想我被现行的教育磨掉了太多珍贵的东西,尤其是快乐的能力。因此我对孩子最大的教育期望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可以做一个始终快乐的人。在如此功利的社会教育环境里,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正确,郭老师对孩子说“我不强求你成功,只要你快乐”让我找到了契合点,我也由此明确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向:让孩子做一个绝对快乐,相对成功的人!

  看一个人首先要看这个人的胸怀,其次是见识,最后是能力。见识大于能力,胸怀大于见识。有什么样的胸怀,就有什么样的格局,有什么样的格局就有什么样的方法,教育也是这样!

  我本来以为《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写的就是怎么培养出耶鲁大学生的教育辅导书,对如何培养一个孩子进入世界高等学府虽然很诱人,但我却毫不感兴趣。因为这样的教育在我看来太功利太实用,在我看来,教育需要大情怀大格局,其次才是技术和方法。郭力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胸中有情怀,脑中有格局,手里有方法的好妈妈和教育专家。

  关于教育的方向,郭老师说:“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接受批判性思维教育、独立人格的教育、普世价值的教育。”她在意的是孩子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注重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希望孩子有一个独立的正确的普世价值观。

  正是有这么明确的教育方向,所以她并没有感觉自己女儿上了耶鲁大学就多了不起,她因此没有把这本教育书的重点放在如何考取耶鲁大学的技巧上,她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爱的能力、公益心、好奇心、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选择能力、包容心、责任感、合作精神等,这是一个伟大的视角,因为这个视角的广阔,她的女儿不仅仅成为了一个优秀大学的大学生,更成为了有独立意识、善于分享和沟通,和人保持正向的积极关系,学会了和这个世界如何好好相处的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独立、自信、有自己丰富的世界和独立空间的人,而父母则往往容易用爱束缚、拖累孩子,自己的情感对子女过于依赖。郭老师认为,父母和成年的子女应该彼此都有非常自我的空间,他们相互独立,相互尊重,不过度彼此干涉彼此的生活,这样可以做到空巢不寂寞,解放了儿女,释放了自己。

  郭老师不仅仅是个有境界和胸怀的人,也是个对教育很有技巧和方法的人。她教育孩子很明确地从5个方面做:诱导孩子的秉性,拓展孩子的志向,培养孩子的才能,鼓舞孩子的勇气,克服孩子的毛病。郭老师教育孩子有三个关键词:沟通、适度、方向。她教育孩子沟通而不强加,她能很好的处理规矩和爱的关系,总是让孩子自主选择。她主张给孩子一个启发式的多元选择空间,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他才能走得相对优秀,相对快乐!她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她认为:人生是场马拉松,孩子在某个阶段表现平平并不意味着他以后平庸,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在每个阶段都跑第一。

  郭老师善于发现孩子天性中最根本的东西,然后根据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对孩子的教育她总能做到适度,既不过多干预,又不放任自流。她总是陪伴着孩子,不帮孩子选择自己的路,但是一直在关键的时间和节点陪伴和引导,而当孩子可以独立地走下去的时候,她挥手祝福。这也许就是她说的关键时期的陪伴的真正含义吧?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读后感(十):《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陪伴孩子共成长

  .为人父母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很顺利地成长。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到朗朗读书,到走上社会,到成家立业---每个阶段都有着我们的殷切期待;每个时段都有着我们的浓浓深情。那么,如何可以带领着孩子走向成功呢?想必我们每个家长都很是期待。

  很是幸运地生活在现今这个资讯发达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等的传播媒体了解和学习很多成功的教育案例。今日,我刚读完了一本名为《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很是觉得自己又相当深刻地接受了一次家庭教育理念的提升课程。

  很是喜欢这样的家庭教育风格类书籍。传授教育经验的同时,更是以真实的案列讲解和剖析给每个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朋友们。毕竟不关心则已,一关心则乱。尤其是现今中国这个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更是值得每个家长好好地耐心来读一读这本育儿书籍。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一个工作狂的妈妈却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如此耐心而又执着。优秀的女儿由此塑造:17岁全奖就读美国顶尖私立高中,19岁同时被耶鲁和普林斯顿录取。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着实不易。一如此书所定义的:翻开本书,你讲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也将会收获不一样的启迪。本书的作者妈妈便是通过回顾育儿的历程,剖析和讲述相关的教育理念,带领着书外的你我共同领略教育的精华和学习借鉴的内容。本书共分七个章节,通过合格的启蒙老师,快乐成长,亦师亦友,情商成就孩子,理性留学等几大板块,逐一细分,讲述和分析着一个为人父母的良苦用心。书中告知着我们父母在孩子身边扮演的角色其实相当地重要。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更是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来陪伴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当然,这里的陪伴并非做24小时的监控。其实这里的陪伴更是时刻地关爱和呵护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引领孩子接受正确的教育理念。虽然国内的应试教育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家长朋友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给予孩子最为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成功的案例是优秀的典范,更是启迪着每一个有心的家长朋友来真正地付之于行动。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耶鲁女孩培养手记》让我们跟随着这本书的指引来真正学习该如何陪伴孩子健康,茁壮,幸福,快乐,成功地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