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东学子三下乡: 走进苫山村,探寻文化记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山东学子三下乡: 走进苫山村,探寻文化记忆

2022-07-07 23:29:36 作者:九曲黄河咆哮实践团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历史是时代的记忆,文物是时代的产物。走进一段历史,体会文化的魅力,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黄河文化,推动文物的传承与发展。2022年7月7日,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九曲黄河咆哮实践团走进了聊城市东阿县苫山村,对刘家祠堂和李学诗故居开展调研,探寻其中的文化奥秘。

  黄河滋养了东阿大地,每一次的流淌都是对其文化的浸润与沉淀。位于黄河沿岸的苫山村正是汲取了黄河水的智慧沉淀,诞生并传承了一个又一个的文物古迹。祠堂记录着家族的传统与辉煌,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之象征和标志。刘家祠堂记录着刘氏一家的历史变迁,是刘氏一家发展最有力的见证。实践团在与刘氏后代交谈中了解到,刘家祠堂有着“一门父子三进士”的美称。这也体现了刘氏家族的好学精神。同时对于修缮祠堂的问题,成员们了解到,祠堂的修缮主要是由家族后代出资,尽管政府也重视对于文物的保护,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山东学子三下乡: 走进苫山村,探寻文化记忆

  继刘家祠堂之后,实践团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来到了村内的另一遗址——李学诗故居。在这里,李学诗进士的后人热情地为实践团成员介绍李学诗生平及故居详情。据老人家说,由于故居时间久远,暴雨使得墙皮脱落,县政府不提供资金就自己维修,保护好先人留下来的文物。陈年的石头和木头能深深地感染后代的子孙。文人是丰富历史古迹的内涵的要素,没有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人们对于无论有着任何意义的景观都只有惊叹“自然真是鬼斧神工!”而不会有深层次的思考感悟。“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从李进士故居看黄河文化的密码,从一砖一木里看人间的情怀。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这也说明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从现在看前人的生活,大多只能以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为媒介。很显然,祠堂和故居都不只是一个孤立的建筑存在,更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文化存在。

  时代在发展,文物要完善。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后,实践团致力于探索对刘家祠堂和李学诗故居等文物保护的有效路径。首先是要发挥政府的首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与拨款力度,为推动文物保护进程行程良好开端; 其次是发挥社会作用,尤其是各大媒体,通过报道文物,推动更多游客来参观,使文物“活”起来; 最后推动文物保护进程,新时代青年在行动。每一文物承载每一文化,为文物发展赋予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构建文物全方位保护体系,推动其长远发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