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米海尔》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1000字

2021-12-17 00:12: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1000字

  《我的米海尔》是一本由[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3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一):《我的米海尔》:文艺女青年和直男“幸福”的婚姻生活

  最近读了这本《我的米海尔》,才开始我觉得这本书是诗歌集,在读了一部分内容之后,才发现是一本小说, 从这本小说的简介中,就能理解这本书的大概剧情。 在我读这本书的第一章时,我首先能够理解到的是作者以30岁已婚女子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她对爱和婚姻的失望,然后,开始徐徐地讲述她(汉娜)和丈夫米海尔的故事。 期间,我有注意到耶路撒冷这个词,身为读者的我,能在女主的叙述中感受到女主在第一次见米海尔时,就觉得她是一个有特点的人,作者成功的通过描述汉娜小时候的经历,比如喜欢和男孩子玩耍,喜欢摔跤、踢球、爬高,来塑造她活泼、外向的一个性格特点。 而米海尔对她的定义是一个害羞的女孩,然后他们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在男主的人物设定上,我能够感觉到作者并没有赋予男主独特的性格特点,而是将他和整个原生家庭,以及父亲的期许挂钩,塑造了独特的米海尔,也就是父亲期待中的米海尔。而女主则认为,家庭不应该是束缚职业的一种阻碍。 仅仅因为这一点点的剧情,我就发现了男,女主从原生家庭到性格,以及思想上存在的差异,但我觉得在男女主一见面的同时,因为双方对彼此的好感,这份差异被隐藏和忽视了,因为后面的婚姻和日常的琐碎,这份差异再次放大,而书中的女主汉娜失去了自己理想的婚姻状态。 我之前读过一句话原句我忘了,大概意思说,当作者去塑造一个人物时,当他落笔后整个人物就不在作者的掌控中,而是随着他自己的秉性和性格走向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 整本书在前半部分,作者用女性的视角展示了女主和米海尔相识、相恋的过程,并没有言情小说般的油腻,和含糖过重的现象,只是通过彼此的接触和聊天以及经历,慢慢的推进剧情,其中夹杂着耶路撒冷特有的天气。 而等我读到后半部分的时候,我又对汉娜和米海尔的整个人设,有了新的理解,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一千个人当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对于剧中,或者书中人物的理解就会不同,在后半部分的剧情中,我突然想到了全书的第一段话,觉得汉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文艺女青年,而米海尔则是传说中的直男,他们之所以能够相识相恋、结婚,除了作者的设定以外,我觉得作者也考虑到了荷尔蒙这个因素。 而富有诗人属性的文艺女青年汉娜,她在向自己的丈夫表达充沛的爱意时,对方因为没有及时的回应,最后汉娜因为耗尽所有的热情,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个时候融入耶路撒冷的天气和环境(我觉得这是作者很巧妙的一点,如果把这个设定去掉,放在国内的,整个故事就会平淡很多),就很有异国色彩,当然在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中,上演相同的故事,说起来,这一点也不稀奇。

  当然,这本书最吸引人的,并不是汉纳情绪的变化,以及对米海尔的态度,而是周围散发着的耶路撒冷气息,以及整体的基调,作者很会把控环境,和汉娜的情绪整合起来,读起来就很有氛围感,等到读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反而觉得挺有意思。 可以说整本小说很有地域特色了,不仅适合喜欢看言情剧的小伙伴,也比较适合喜欢读文学类作品的小伙伴,通过男女主的剧情一点一点的进入到作者构思的世界当中去,体会女主汉娜的一整个状态变化,以及作者对于场景和人物的描写。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二):在汉娜的回忆中预览生活

  阿摩司·奥兹是一个以色列作家,以色列以外的读者或许会企图从他的小说中寻找政治隐喻。

  比如《我的米海尔》,曾被认为是表现着阿以冲突。作品的主人公汉娜经常在那些无法入睡的夜晚,幻想着小时候的两个阿拉伯玩伴正在进行的活动。在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之后,被她称为哈利兹兹的兄弟俩就消失在了耶路撒冷的另一边,从此只出现在她的梦境与想象里的危险任务之中。如果我们对童年的一景与以色列的现实过于关注,这的确像是一种政治隐喻。

  然而这样也放弃了汉娜生活的全貌。

  阿摩司·奥兹在《巴黎访谈》中否认了这样的解读,他说他仅仅是写一些人物,然后他们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奥兹早早地就展现出了一种超越政治、超越派系、超越仇恨的思维,“他总能通过个个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一个问题。”一部小说应该是社会学、政治学的研究材料,还是它本身是研究人类问题的努力,奥兹选择的是后者。他的作品总是关注着家庭,这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小的单位。而他最为关注的则是,不幸的家庭。汉娜与米海尔的婚姻生活明显是不幸的,它的不幸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我的米海尔》是一本非常具有现实感的作品,虽然它是主人公汉娜的独白回忆。虽然回忆会受到事件发生当时的影响,也受到回忆者提取回忆时的情绪影响——汉娜正是怀着一种伤逝的心情来回忆短暂的爱情与婚姻生活的,但正是在回忆中这种婚姻的悲剧逐渐显示,作品的现实感愈发强烈。

  构成了我们现实的,不正是回忆吗。如果没有回忆,就不会有现实:无论是耶路撒冷的人与物,还是汉娜种种的欲望与浪漫想象以及那些变形的黑夜,都显出一种真正的现实来。甚至可以说这是我们生活的预览。

  汉娜与米海尔的生活是最普通的一种,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惊天动地,没有生离死别,就连战争都像是被隔离在了四壁之外——连同汉娜的梦想。或许她是多愁善感的,但她也是被保护的。

  如果我们可以承认汉娜的叙述并不一定客观的话,我们可以说她是在为自己辩护。汉娜的生活是激情遇上理性坚固的四壁,米海尔是一个会去理性地甚至挖到地心的人,可他却不一定能挖到人的心里。激情并不一定会消逝,它只是被压缩进了一个个梦境里,扭结,变形。而梦境却没有实现的可能,现实也未曾留给她一个出口。歇斯底里的是人,但逝去的是曾经的可能。

  “日子过得平平静静”,这正是我们将遇到的现实,也将是生活的悲剧与真实面目。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会像汉娜一般,只是“平平静静”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的米海尔》所剖开的是时间的平面,让我们看看汉娜与米海尔如何在这个平面上逐渐地越来越远。它清晰地显示了一种生活的规范,一种人们可能难以在自己身上看清楚的来自现实的焦灼:“我想说的是,多年来我一直极其冷静地观察一个东西,它身上潜藏的某种可能性正在变为必然。”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三):《我的米海尔》:希伯来文学世界中“犹太版围城”

  阿摩司•奥兹是以色列的世界级作家,诺贝尔奖的有力竞争者,《我的米海尔》正是奥兹蜚声文坛的成名作,奠定了奥兹的国际地位,也是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的杰作,更是以色列最畅销的当代文学作品之一。

  《我的米海尔》自1968年发表至今以来,已再版五十余次,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在神秘而富有历史感的古城耶路撒冷,文学系女大学生汉娜与地质系的米海尔一见钟情并结成眷属。十年岁月悠悠而逝,往昔的这对恋人在情感上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天生丽质而多愁善感的汉娜失望痛苦,慢慢退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在遐想的孤独世界里,尽情宣泄着被压抑的期待和欲望。奥兹通过汉娜的视角来观察周遭世界,感受人生,凄婉地描写了一段婚姻的逝去,其表现手法匠心独运,行文优美自然,让读者一睹20世纪50年代耶路撒冷人神秘莫测的家庭生活和生动丰富、充满神奇色彩的社会文化场景。

  本书是阿摩司·奥兹的成名作,也是迄今为止奥兹全部创作中最负盛名、最受赞誉的一部作品。小说采用女性话语,丰富地表达出女性意识与女性心理特征,在现代犹太人希伯来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女人与家庭,是奥兹笔下不断复沓的命题,他想探讨现代人怎样生活这一主题:两个普普通通年轻人的婚姻究竟错在了何处?“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了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汉娜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读者。

  这部小说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在步入婚姻中,昔日的年轻恋人们设想的婚姻幸福状态,在现实中日常生活的压力迫使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热恋时海誓山盟终究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所淹没,正如人们常言所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尤其是婚后丈夫米海尔潜心学业,挣钱养家,却忽略了妻子的感情追求,使得往昔的一对恋人的关系更是雪上加霜,夫妻感情降临至冰点,漂亮而感伤的汉娜不禁失望、痛苦,进而歇斯底里……作者深刻揭示出,他们对情感过于浪漫的想象,会导致对婚姻不现实的理解,这种幻想与现实的空白,鞭辟入里地呈现了婚姻中两性相处的困境是导致他们婚姻危机的根源。

  奥兹在《我的米海尔》中通过一对夫妻感情生活的破裂这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现实和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小说深层剖析了人的绝望感和忧虑,探讨了人的社会存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这部小说可看作是希伯来文学世界中“犹太版围城”,对于未婚的、已婚或者婚后身处囹圄、感情出现危机的男女都有着深刻的警醒和启示。

  《我的米海尔》读后感(四):《我的米海尔》:女性视角下婚后百态,爱、希望丧失之后,只有孤独?

  阿摩司·奥兹,以色列希伯来语作家,与亚伯拉罕·耶霍舒亚、大卫·格罗斯曼并称“以色列文学铁三角”,他还是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终身教授。作为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以色列文坛的“新浪潮”作家代表,奥兹的写作主题只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其中首版于1968年的这部《我的米海尔》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假设读完全书,有人告诉我这是以色列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如耶胡达·阿米查依、茨鲁娅·沙莱夫,耶胡迪·亨德尔等,我会毫不犹豫的相信。毕竟这本书通篇都是以女性视角写作,讲述女性在恋爱,婚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生活推进中逐渐感受到婚姻的逝去,女性是根据自身生活体验和阅历能够丰富这些细节的。即便是那些作家为了写个什么煤矿工人,深入矿井与工人同吃同喝同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最后结合创作手法刻画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但女性本身太独特了,不论是生理结构,生理模式,思维模式,完完全全都是不同的。

  开篇第一段“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爱的人已经死了。我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我在年轻时浑身充满着爱的力量,而今那爱的力量正在死去。我不想死。”便把我死死勾在文中的每一个字上。汉娜对于爱的力量在逐渐消失,生活所有的动力与欲望在结婚后在消失,唯一唯一递增的是生的希望与深处的孤独。这位曾经希伯来大学文学系的旁边开始找寻文字的记忆,记录下这段逐渐消失的婚姻实状。

  汉娜的丈夫米海尔博士是一位地质学家,从他们相知相识相恋后,她便开始暗暗期待米海尔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的一天。她内心自语道:“米海尔,你知道,直到现在我有时仍在想象,自己会嫁给一个注定要举世闻名的年轻学者。在台灯的灯光下,我丈夫埋头于成堆成摞的古旧德文经卷中,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往他的桌上放上一杯茶,倒空烟灰缸,轻轻地关好百叶窗,趁他不注意时悄悄离开。现在你该笑话我了吧。”

  可这些终究是停留在想象之中的,婚后的汉娜开始不断做噩梦,梦中她看到阿兹兹拿着一把亮闪闪的大刀,两眼放光,双眼冒火,眼白浑浊而布满血丝。地窖的墙壁也是肮脏不堪,一些黏糊糊、臭烘烘的烂东西渗入到她的皮肤,触及她洁白的皮肤,她在不断嘶吼喊叫惊醒。在她迷惑这梦境暗示什么之时,塔诺波拉太太表示这一定预示着大麻烦,在梦中我们将为自己所做的错事儿付出代价。

  诚如梦中所暗示的,婚后不久,恋爱的美好迅速陷入生活的柴米油盐,尚在孕期的汉娜将家中的两个粮本遗失,她在此期间营养不够,甚至出现了维生素缺乏症。而那丈夫为了恪守家庭传承的人生准则,严格遵守法律,甚至连盐都不去黑市上购买。汉娜在此时的慢性头痛也愈加严重,经常噩梦缠身,从尖叫中醒来。文中出现多次这种噩梦惊醒的过程,一开始阅读的时候还以为只是汉娜作为文学爱好者想象力丰富延伸到梦境之中,后来发现一个文学爱好者所有关于爱情、婚姻、欲望的想象都成为了侵袭汉娜的噩梦。但她仍不愿意将这一切伤心事儿抛弃给无情的时间魔鬼,她只能自问自答的意识到“世界万物中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此乃生命的内在韵律。”

  这种伤心一直都在延续,即便他们爱情的结晶亚伊尔出生,米海尔家庭和工作兼顾,五点起床,烧开水,洗尿布,热蜂蜜牛奶,排长队,领取哺乳妈妈的免费食品;深夜还得去完成他的长论文,论述地球起源问题上……米海尔微笑的分享,而汉娜也再也没有那份期待了,她只关心自己生病了,需要得到米海尔的照顾。她遗憾的想象到米海尔若是位建筑学家。要是他在夜晚潜心设计楼群、公路、坚不可摧的城堡,或是让英国驱逐舰“龙”号得以抛锚的海军港口,那该有多好啊。

  时间推进,米海尔的父亲没能熬过岁月,守孝过后的米海尔更是满脸憔悴,嘴角也开始出现皱纹,四目无光。汉娜心爱的男人也垮下来了,从满心期待到最后渐渐失落,她最终意识到这种对爱的渴望对米海尔的依附成了一种堕落的感觉。米海尔的语言也不断成为汉娜心中陌生的语言,这种感觉在婚前她第一次听到米海尔谈起地质学时的那种紧张便已经有了,婚后米海尔评论广播新闻时汉娜竟觉得米海尔嘴中说出的是梵文便已知道这是婚姻的终结了。

  “微风和煦,轻拂松枝。天边渐渐现出鱼肚白。浩渺的太空一片死寂。”汉娜再次陷入了深深的孤寂与绝望之中,不想死的她又该怎么办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